潛水時平衡耳壓最常使用的方法是瓦沙雨氏操作(Val-salva’s maneuver),即用右手大拇指及食指將鼻子完全捏住后,用力向鼻子吹氣,此時因鼻孔緊閉,空氣便流向耳咽管,力量若夠大時將可打開耳咽管,讓空氣進入中耳以平衡壓力。但是當鼓氣壓力過小或鼻孔未緊閉產(chǎn)生漏氣時,耳咽管因壓力不足便不容易打開,使得耳壓平衡無法達成;若鼓氣太過用力,會因中耳壓過大而對中耳造成損傷(例如耳膜破裂),也會增加內(nèi)耳淋巴液的壓力,使圓窗破裂,造成內(nèi)耳擠壓傷害。另外,保持耳咽管暢通使內(nèi)外壓力平衡的方法有:打呵欠、張開嘴巴移動下頜、作吞口水之動作。
耳咽管阻塞的原因
發(fā)生耳咽管阻塞的原因包括:
1、上呼吸道感染而造成耳咽管黏膜水腫,充血;
2、中耳炎;
3、息肉;
4、個人體質(zhì)不同造成耳咽管之管徑、形狀或通道路徑的差異;
5、腫瘤的存在,壓迫耳咽管等。
耳壓平衡應注意之事項
潛水時做耳壓平衡的時候應注意事項包括:
1、下潛的過程中需做鼓氣平壓。不要等到覺得不舒服才平衡壓力,因為當覺得耳朵不舒服時,外面的水壓已經(jīng)比中耳的壓力大得很多了。執(zhí)行耳壓平衡時,切記不得太過用力或持續(xù)太長的時間作鼓氣,以免造成耳朵損傷。
2、如果下潛后無法平衡壓力,應上升減小潛水深度再試一次,若多次平壓仍無法奏效,則應上岸放棄本次潛水。
3、可沿著繩子下潛以控制下潛的速度,避免因下潛太快而來不及做平壓。
4、若有感冒會使得耳咽管水腫,造成耳壓平衡困難,若多次平壓仍無法奏效,則應上岸放棄本次潛水。
5、下潛時若不易平衡耳壓時,可採用頭上腳下的姿勢下潛。因空氣比水輕,
所以頭上腳下的姿勢較容易讓空氣從鼻咽處經(jīng)由咽管傳至中耳。
耳咽管阻塞的危險
正常下潛時均需做鼓氣動作,若延緩操作,耳咽管的鼻咽端會因壓力差而閉鎖,則會造成耳咽管閉鎖效應-----雖出力鼓氣,仍無法使耳咽管打開。所以,潛水人員一定要在臨界點發(fā)生以前作鼓氣動作。潛水者下潛時須一邊下潛一邊做鼓氣動作以平衡中耳壓力,若耳咽管阻塞,造成外耳耳膜的壓力較力中耳腔室壓力高出20毫米汞柱或25公分水深,潛水者便可感覺到耳朵有壓迫的感覺;若下潛到150毫米汞柱或2公尺水深,便會造成潛水者耳朵疼痛感。此時,須停止下潛,若繼續(xù)下潛則會造成中耳擠壓傷害。若潛水者下潛時不做鼓氣動作,則耳膜會水腫、充血,最后至耳膜向內(nèi)性的凸破;破裂后,水便會進入中耳達成壓力平衡,此時中耳擠壓痛會消失,但因冷水注入中耳腔使?jié)摬徽甙l(fā)生惡心及量�,F(xiàn)象;當中耳腔內(nèi)水溫與體溫相同時,則癥狀會穩(wěn)定下來。因海水溫度很冷,過冷的海水會刺激內(nèi)耳,造成潛水人員暈眩、方向感喪失,致溺水事件發(fā)生。潛水時受擠壓的耳朵會有疼痛存在及飽和或阻塞感;有時可產(chǎn)生輕度傳導性耳聾(因耳小骨潮濕),通常為暫時性,約一星期左右可恢復。
下潛期中耳擠壓傷害的治療方法
治療傷害的方法包括:
1、使用局部性或全身體之抗充血藥物。
2、若有出血、感染或耳膜破裂,須使用抗生素。
3、擠壓傷害后需接受聽力檢查,若聽力喪失則須接受進一步的治療。
4、除非耳膜愈合不完全或併有刺激性疼痛,否則一般并不需要接受耳膜整形手術。
5、耳擠壓傷害需與第二型減壓病所產(chǎn)生之耳朵傷害做鑒別診斷,前者不需做高壓氧治療,后者則需做高壓氧治療。
中耳擠壓傷害的預后
中耳擠壓傷害一般為可回復性的,0級到4級耳膜受損須1~7天便可復原,但5級損傷約需1~3個月時間方可復原。